
高晓蓉
女,生于1969年5月,西南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。主持科研项目6项,成都铁路局科委“无线数据传输系统”(2003-2004),横向课题“在线式受电弓状态图像分析测量系统的研制”(2003-2004),校基金项目“电力机车入库受电弓及车顶状态检测预研”(1999-2001,已完成),郑州铁路局“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”(2002-2001,已完成),北京铁路局“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”(2000-2002,已完成),北京铁路局“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”(2000-2001,已完成),合计主持科研经费78.8万元。
高晓蓉教授主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,工作态度好,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对学校、院系安排的各种科研教学任务,任劳任怨,力求最好。在教学工作中,备课认真,一丝不苟,讲课思路清晰、语言流畅、课堂气氛活跃,教学效果好,在2004年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。教学管理严格,对考勤、提问、平时成绩、作业、实验等教学情况记录详尽,对学生疑难问题及时讲解,作业全数批改。注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,教书育人,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,以自己的端正作风和模范工作态度影响教育学生,言传身教。
本科教学
-
任现职以来,承担了《传感器技术》、《大学物理》、《现代检测技术》、《专业实验》、毕业设计等本科基础和专业教学工作,积极参加教改项目,编写教学及实验讲义,1999年编写的《传感器技术》讲义,经过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光电专业96、97、98、99级学生(1999、2000、2001、2002年)试用,于2003年9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,35万字,唯一作者,并已在光电2000级学生中使用。2000-2001年主持校CAI课建一项,制作的《传感器技术》电子教案,经过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光电专业97、98、99级学生(2000、2001、2002年)试用,于2003年9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,唯一作者,并已在光电2000级学生中使用。制作了本科课程《现代检测技术》电子教案,已在97、98、99、00级(2001、02、03、04年)使用。
-
开设了《传感器技术》6个课程实验,编写了实验讲义,开设专业实验“光电报警”和“光纤高低电压隔离信号传输系统”,编写了相关实验讲义。
研究生教学
-
2000-2001年协助指导研究生2名,已毕业。2002年起独立指导研究生1名,2003年独立指导研究生2名,2004年独立指导研究生3名。讲授《光电子技术与光电子学》、《光电信息处理系统》和《专业外语》等研究生课程,制作了《光电子技术与光电子学》和《光电信息处理系统》等研究生课程的电子教案。
科研项目
-
主持科研项目6项,成都铁路局科委“无线数据传输系统”(2003-2004),横向课题“在线式受电弓状态图像分析测量系统的研制”(2003-2004),校基金项目“电力机车入库受电弓及车顶状态检测预研”(1999-2001,已完成),郑州铁路局“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”(2002-2001,已完成),北京铁路局“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”(2000-2002,已完成),北京铁路局“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”(2000-2001,已完成),合计主持科研经费78.8万元。
-
主研参加科研项目7项,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,“机车及车辆走行部动态检测装置(2002J40)”2003年9月通过铁道部技术成果鉴定,其中两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(排名第三),“机车电线路检测装置”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(川科鉴[2001]第327号,排名第四),铁道部“电力机车车顶及电气综合状态检测系统(2000J49)”2001年通过铁道部技术评审(排名第四)。成都铁路局“机车入库受电弓检测”2003年通过成都局验收(排名第二),郑州铁路局“机车运行状态动态检测装置”已完成,排名第二,成都铁路局“接触网导线高度自动检测装置”,在研,排名第二,成都铁路局“弓网状态故障图像存储及分析装置”,在研,排名第二。主研参加的课题经费共199.8万元。
发表文章及专著
-
任现职以来,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文章4篇,其中,被ISTP收录2篇(2001年,SPIE,均为唯一和第一作者)。
-
2003年9月出版学术专著《传感器技术》,35万字,唯一作者,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。
专利及获奖
-
“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”200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,证书获得者,排名第二。“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”2000年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,证书获得者,排名第二。“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”2002年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,证书获得者,排名第四。
-
2000年获发明专利一项,专利名称:弓网故障动态超限自动检测装置,专利号:ZL96117695.4,证书号:第66054号,排名第二。申请发明专利 “电力机车车顶状态综合自动检测装置”,专利申请号:01107378.0。
科技成果推广应用
在电气化铁路安全检测技术领域,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并取得国内本行业特别突出的经济、社会效益。①“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”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(排名第二),它采用光电反射式传感器检测接触导线拉出值,空气隔离的光电信号传输系统实现高低电压隔离的信号传输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该装置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,2000年发明专利,200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,铁道部机务系统重点推广新技术、新产品,已在全国10个电气化铁路局、50多个机务段推广应用200台次,运行线路覆盖全国电气化里程98%以上,安装车型包括国内运营的各类电力机车,四川电视台“科海星空”栏目和中央二台做了专题报道。②“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”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(排名第四),可在电气化铁路发生恶性弓网故障时实现快速自动降弓,最大程度地保护接触网和受电弓,鉴定意见“……属于国内领先水平,填补了国内空白”。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,2002年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。作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,根据铁道部要求2001年起在全部新造机车和既有机车上加装,目前已在全路8个电气化铁路局和7个电力机车工厂安装运用2048套,其中,既有机车(郑州、北京、成都、昆明、柳州、上海铁路局、广铁集团等)共1466套,新造机车(株洲、大同、大连、资阳)556套,大修机车26套,为保障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发挥出了重大作用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③“内燃、电力机车通用电线路检测仪”,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,2001年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,川科鉴[2001]第327号,排名第四,2002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(项目号:2002ED810019)。目前已在全路8个铁路局、40多个机务段运用120台,为机车状态修提供了技术参数。④“机车入库受电弓及车顶状态检测装置”,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(2000J49),2001年通过铁道部技术评审。该装置采用了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,光位置传感器检测滑板磨耗、光反射式传感器检测受电弓升降弓时间等,在电力机车入库,接触网不断电条件下自动检测受电弓及车顶状态的主要技术参数,代替目前断电、登车顶、目测等人工检测方法。已列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,评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,目前在北京、成都、昆明、兰州、福州、柳州、广铁等铁路局等安装运用。⑤“机车车辆轮对动态检测装置”是2002年铁道部项目,2003年9月通过铁道部技术成果鉴定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(排名第三),已在兰州铁路局投入运用,是国内唯一进入日常运用阶段的轮对动态检测装置,列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。